合肥:"IC之都"梦想照进现实
向来低调的安徽省会合肥,近来因一起中国半导体最大跨境并购案在海外声名鹊起——作为最大单一投资人,联合国内数十家资本方在竞争中脱颖而出,以27.5亿美元的金额一举收购全球稀缺的优质标的安世半导体。
从几乎没有集成电路产业基础,到大手笔一个接着一个,合肥这个后起之秀打造"IC之都"的梦想,正一步步照进现实:百亿级项目相继落户,核心技术创新层出不穷,年产值保持20%高速增长,成为全国少数几个集成电路产业重点发展城市和集聚发展基地之一。
"一堆一器"背后的"硬核"底气
离北京核心区40多公里的西南郊,有一座因核兴建的新镇,前身是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二部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(以下简称"原子能院")就坐落在这里。在国家表彰的23位"两弹一星"功勋奖章获得者中,7位曾在这里建立功勋。
这是一种骄傲的存在。原子能院建成后,以第一座反应堆和第一台加速器的建成为标志,新中国进入原子能时代。以此为基础,原子能院在我国"两弹一艇"研制攻关中作出历史性贡献,被誉为我国核工业的"摇篮"和"老母鸡"。
中关村:中国改革创新的"金名片"
王选、陈春先、纪世瀛……在中关村的创新史上,这是一批"不在江湖,江湖依然有传说"的先行者,他们代表了那个开拓创新、奋勇进取的激情岁月。
旷视科技、寒武纪、地平线……在中关村新时代的创新谱里,这是一批在"高精尖"科技领域开疆拓土的"独角兽"企业,代表了产业优化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方向。
营造创新氛围,培育创新土壤。一系列重大成果和新锐企业的诞生,离不开中关村这片创新创业的肥沃土壤。
中关村:创新脚步从未停歇
新中国建立伊始,这里是京郊的自然村落,只有农舍和菜地。中关村闻名于世,始于1953年中科院研究所的进驻,新中国的科学事业在这里奠基。70年间,高等院校在这里落地生根,科研院所在这里抽枝散叶,高新企业在这里迭代升级,中关村成为中国科技资源最为密集、科技条件最为雄厚、科研成果最为丰富的区域,为在全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。
进入新时代,作为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主要载体,中关村正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迈进。
92岁黄克智每天工作六七个小时:成就出于勤奋
黄旭华:在国家需要中找到人生方向
这个"456"不简单——内外联动开放释放"上海磁力"
石河子大学:把科研扎根在边疆大地上
1996年,经教育部批准,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管理的四所高校——石河子医学院、石河子农学院、兵团师范专科学校、兵团经济专科学校合并,组建成立石河子大学。70年来,石河子大学在戈壁上坚守,"以兵团精神育人,为维稳戍边服务",为建设新疆培养了一批批人才。